打开张之洞父子的“盲盒”

张锳六次会试不第,可谓是老落榜生了。好在朝廷有规定,三科以上会试不第的举人,可在六年举行一次的大挑(即国家挑取优等的举人)中录任知县等职。道光六年(1826年),老落榜生张锳便借此机会入黔,历任安化、清平、威宁、贵筑等地的知县。因廉洁奉公、善听诉讼、严治盗匪而声名鹊起。后,张锳又升任安顺、黎平、遵义、兴义等地知府。咸丰四年(1854年),又升贵东道,直至病逝于任上。

张锳到黔地赴任时,只带了几箱书、几盆荷花。在贵州长达30年的为官生涯中,书和荷花始终陪伴着他。他看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,决意要像荷花一样,保持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的气韵和节操。

到威宁上任后,他首先在衙门外的堰塘栽种荷花。在兴义任知府时,他又在招堤遍植荷花。政事之余,他喜欢沿着堤岸一路观荷赏荷。这不仅是放松心情,更是让荷净化心灵,防微杜渐;让荷扎根在心田,葳蕤成一种精神。

俗话说:“一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。”可对张锳来说,却是捉襟见肘。到威宁任职的第二年,他准备回河北老家过年,想带些地方特产看望亲人,奈何囊中羞涩,手中的银子只够买点荞酥、火肘。他灵机一动,与东门一孙姓商人说,我屋里的箱子随你挑,换1000两银子。孙姓商人心想,知县大人的箱子不是一般人的箱子,里面的东西肯定超过1000两银子的价值。于是,孙姓商人挑选了一个最大最重的箱子。结果,箱子打开,里面竟是砖头。他这才知道上了知县大人的当,只好哑巴吃黄连。

其实,已任知县多年的张锳是有些俸银积蓄的,可他都不时捐给了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,所以才出此“下策”,以解燃眉之急。

《孔丛子·居卫》曰:“有此父斯有此子,人道之常也。”张之洞出生于兴义,从小就随父亲张锳或老师张国华一起到招堤观赏荷花。自幼聪明好学的他,通过赏荷,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,吟诵前人咏荷的诗词,品咂荷花的寓意,因而也对荷花情有独钟。

步入官场的张之洞,继承了父亲为官清廉的作风,时时以荷花自警。他喜欢古董字画,自掏腰包;他资助远近亲友,自掏腰包;他支持“新政”,仍然自掏腰包。所以,他时常囊中羞涩,常把家中的东西拿去典当。

在他任湖广总督之时,曾有这样一件趣事:当时,武昌的一家大当铺有个规定,凡总督衙门的皮箱,无论里面装什么东西,每个箱子均可当200两银子,开春后再由总督府赎回箱子。这年年关,张之洞缺钱过年,就让仆人抬着9个箱子到当铺,当了1800两银子。箱子打开,与他父亲当年如出一辙,每个箱子里全都是砖头。

据《清史稿·张之洞传》记载:光绪二十八年,张之洞出任督办商务大臣,再次代理两江总督。有一个道员偷偷代替商人送二十万两银子给张之洞祝寿,请求在海州开矿,张之洞立刻上疏弹劾罢免了这个道员。另记载:张之洞“任疆寄数十年,及卒,家不增一亩云”。

上一篇:花园里到处都是花

下一篇:燎疳 - 巴陇锋的作品集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我们的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mwzc/2791.html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