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与大自然的共生共振中的港城文化

  □ 王克楠

  2021年10月再抵防城港“猫冬”,有幸得到龙歌的散文集《站在0号泊位》。书卷打开,地道的防城港气息扑面而来,深深吸引了我这个外地人。

  对于散文写作而言,风景易写,风情难得,但龙歌凭借在防城港生活二十多年的生活积累,一笔笔向读者勾勒出防城港的地域倩影:红树林、簕山古渔村、沙潭江雨夜、西湾夜色、远去的双桅船、渔家的竹排……汇成了韵味悠远的防城港渔光曲。

  写散文,以故乡为写作对象者甚多,但把客居之地当作故乡来写的却不多,把第二故乡写出文采和格局的更少。《站在0号泊位》就是把第二故乡当作自己的故乡来写的,从表面看写的是防城港地域文化,到处是浓浓的抒情,而在抒情的后面是作者的冷静思考。

  防城港是一个海港城市,这里有宁静的海湾,在渔氵万岛、江山半岛、企沙半岛3个岛屿之间有西湾、东湾,西湾还有美丽的防城江流归入海,海湾就成了防城港的主要特色。防城港有着与其他海洋城市共同的海浪、沙滩、渔船、海洋生物、防护林,但她又有自己的特色,“既不乏大都市的时尚,也不缺乏乡村的宁静,这里的生活节奏没有大城市的急促,但是也不懒散。”

  风情岛的故事、边城老街、那间渔家小书屋、沙螺寮的黄昏、天堂滩的歌声、小小渔村的蜕变……作者对海港风情的叙述,有宏观层面的俯瞰,更多的是对防城港生活细节的娓娓叙述,起到了身临其境可以触摸的艺术效果。一个地域的风情,人的活动始终是主体,当自然风情与人类活动互动的时候,人的思想更显得熠熠生辉。作者本人在海湾沙滩上睡着的时候,曾经被一位渔民搭救,为此念念不忘。作者的笔下有一系列的海港人物,如岛主老罗、护鹭人家、卢嫂、三马车司机、海边渔民、京族施粥大妈、女代课老师等,这些生活在防城港的普通人,散发着海边人特有海味品格。

  龙歌还写了从四面八方来到防城港的港外人。这些外地人一旦在防城港住下,就与原住民一起热爱这座温馨的海港,情不自禁地以防城港为第二故乡。比如女代课老师陈琴,师范英语班毕业,毕业后就来到位于江山半岛的三块石小学任教。她扎根于海岛小学,一点儿也不在乎代课老师的工资菲薄,“为了自己喜爱的职业,她就这么执著地苦苦追求,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受多大的委屈也义无反顾。”作者在《一锅粥的善事》中还写了一位京族老大妈——子益,老大妈住在防城港的京岛,一生中共生养9个子女,其中有两个因饥饿夭折,可以说,当时的生活十分艰难。但在如此困窘的生活状态下,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“经常煮粥给乡亲们吃”,一锅稀稀的大米粥,本来不算什么,但是在当时整体贫困的境况下,就显得难能可贵。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在于贡献了什么,而在于克服了自身限制后做了一些什么。当然,子益大妈一家人在改革开放后富裕了,但她助人为乐,“有钱后的子益大妈最见不得别人受苦,村里的人有困难找到她帮忙时,她都会毫不犹豫给予帮忙。”从陈琴到子益,这些至善至美的人和事汇成了防城港海湾文化的主旋律。

  散文集通过书写防城港风情,烘托出这座城市的文化格调和城市胸襟。防城港是一座新兴城市,虽然城市的规模还不算大,但胸襟开阔,她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南来北往的人。作者在《留守候鸟的城市》比较精准地表达了防城港移民文化的特点,“小小港城,因而便成为一个十分典型的移民城市。有人曾经调查统计过,除西藏以外,全国30多个省市都有人定居港城。”防城港的人口来自五湖四海,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多元化,也带来城市文化的多元化,即是“移民文化”。一个城市产生移民文化,并不是一件坏事,现如今的北美洲文化、南美洲文化、澳洲文化大都是由欧洲移民汇聚,形成与欧洲“宗主文化”截然不同的当地文化。防城港大量移民的汇聚,随着时间的推移,必将迸发出更加闪亮的港城移民文化。

  人类与大自然什么关系?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互相尊重,付出真爱,当人类不把大自然当回事的时候,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。

  在龙歌的笔下,与大自然形成同生共振的首先是植物,比如红树林成片被海水浸泡,扎根于海水与海岸之间,“红树林其实就是长在浅海的防护林,千百年来,它在巩固堤岸、抵抗风浪袭击方面,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。”与红树林一起保护海岸的,还有木麻黄树,是广西沿海一带绿化的主打树种,“海边、地头、庭院、荒山……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。”“在京岛,最具特色的东西不是沙滩,不是渔排,而是木麻黄。”木麻黄树生长在沙滩上,“木麻黄很正直、伟岸,与北方的白杨树一样,是英雄卫士。”一句话,木麻黄是抗击风暴的英雄树。树木不仅仅是海岸卫士,还是鸟类的家园,作者在《护鹭人家》中间叙述了京族三岛陈屋山树木繁茂的情景,由于树木繁茂,这里就成了白鹭的繁衍生息之地,形成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场景。

  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平等相处,大自然就会回馈人类财富,这些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港城的生存与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大海使防城港成为与世界进行货物沟通的重要通道,回馈给渔民丰富的海产,丰富的海产养育了“靠海吃海”的渔民。海岸边的红树林,海滩沙地上的木麻黄,有效地保护海岸以及渔民的房屋,海的美丽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……作者在《护鹭人家》中通过陈姓人家与白鹭的友好相处,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应有的关系:陈氏人家喜爱白鹭,白鹭也信任陈姓人家,“白鹭也是很有灵性的动物,你待它们好,它们也对你乖驯。”作者在对海洋文化的体验中品味出“善”是内核,无论是对海洋的爱护,还是海洋对防城港的回馈,都是“善”的互动。

  《站在0号泊位》有以下七个特点。其一,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使用了“对话体”,即是作者没有居高临下,而是像对老朋友聊天一样,娓娓道来。其二,作者很注意开头的精彩度,作者善于使用醍醐灌顶一般的开头,以引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。这些精彩的开头,或者是点化式入题,或者是以设问入境,或者是直抒己见,或者曲径通幽,均以一种不可不读的气势吸引读者。其三,作者善于以小见大,作者这本散文集所选的文章篇幅都不太长,选取的生活画面也并不宏大,但挖掘的海港文化却很有深度。作者并没有故意讲哲理,生活的哲学自在其中,显得简洁明快。其四,作者善于夹叙夹议,文本的叙述与抒情结合得很紧密,借事抒情,抒情中又包含着“故事”,做到了浑然一体。其五,作者善于使用“特写”来定格,即是把风景与人物的某一闪光瞬间特意定格,以引发“一石击水”审美效果。其六,作者的散文语言非常具有音乐性,散文文本的长句子和短句子互相交错,不仅有阅读的愉悦,而且朗朗上口。其七,作者非常注意接地气,还原散文的日常,对于海洋文化并不做高远的宏论,而是抓住百姓心态,对于海港人的吃穿住行十分在心,文字的海港生活可尝,可闻,可品,颇得汪曾祺“食品散文”的真传。

  阅读《站在0号泊位》,不仅可以了解防城港风情,更可以品味海湾文化的文化格局,更进一步领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质量、有尊严的生活。一个人面朝大海是幸福的,地理学家段义孚说过“从本质的意义上讲,风景或环境的内在,本就是文化的建构”,龙歌不仅是一位文学创作者,也是一位站在海港胸怀世界的文化建构者,他的散文和诗歌向读者呈现的不仅是防城港的风情,更是防城港这个海湾城市的内在精神,从这个角度说,《站在0号泊位》这部书确实是推介防城港的力作,也是广西当代生态散文中的不可多得的文本。

上一篇:面具的背后

下一篇:想你,是一种美丽的忧伤!(深度美文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我们的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mwxs/41100.html
返回顶部